当前位置:首页 >> 养老产业

中国的养老业需要有本土化的模式创新

来源:贸易救济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4-06-25 12:00:17

中国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许多分析称,面向老年人的全天候护理保健服务将是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然而,事与愿违。据报道,能够提供大量医疗服务的养老院,事实上并不如那些不提供多少护理服务、让老年人独立生活的养老社区受欢迎。

星堡和凯健便是明显的对比。康健位于上海的养老中心属于前者,星堡则属于后者。而星堡养老中心的入住率要高于凯健。凯健国际的李飞东就表示,星堡模式看起来不合常理,但效果不错。凯健联合创始人艾博迪则表示,一些公司提供的养老服务过于偏重医疗护理,走的是美国高级护理院模式。但是,挑战在于,能够收回运营成本的定价就要1.5万至2万元人民币,能够盈利的定价要2.5万至3万元人民币,这不符合中国市场对私人长期护理的需求。这也就难怪有外资养老院抱怨,由于遭遇到从文化到价格等各式各样的障碍,即使在有超过350万老年人口的上海,他们的区区几百张床位都很难住满。有鉴于此,凯健正在上海开发一个新的老年社区,而该社区将不会那么像护理中心。

中国的养老产业必将迎来巨大机遇。然而,如何将其变成落地的社会服务和市场机会,还有很大的距离。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纯粹的护理中心式的养老院在中国并不受欢迎,老龄人要的并不只是护理,还要尊重、社交、文化、医疗等等。因此,中国养老业的发展模式,还需要切合实际,进行创新。

标签:

Copyright © 湖北养老服务信息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6114  用户登录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