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须先破“老观念”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6-12 10:56:33
以房养老须先破“老观念”
文/邓成功
“以房养老”并非新鲜事物,2014年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房养老”保险,到今年6月底两年时间就要到期了。然而“以房养老”试点成效甚微,再继续,路途坎坷。
根据国内商业保险公司的披露,目前全国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两年的时间仅有59户投保,办完所有流程的是47人38户。以房养老流行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于我国而言应该是一个外来词,舶来品,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
数千年以来,“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虽然也接受其他方式的养老,但是居家养老依旧是主流,中国是反哺式的养老方式,养儿防老,老人的房子由儿女继承也是天经地义的,要打破这个伦理观念很难。将自己居住多年的房产抵押给养老院,不给子女,许多老人和年轻人还难以接受。
同时,“以房养老”还需要面对社会观念和传统伦理的挑战。在当前经济还不怎么发达、贫富差距还比较大的情况下,许多老百姓辛苦一辈子也难以攒下一套房子,到老了,却又不得不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以贷款养老,这让他们很难接受。再加上人们的侥幸心理,心想等以后房子升值了那不就亏了等各方面。
笔者发现,以房养老制度在美国的发展还是比较成熟的,美国有遗产税或个人资产增值税制度,与其将住房由子女纳税继承,不如选择“以房养老”。
然而在我国“以房养老”没有先例,更没有一个成熟的市场,同时更不具有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据悉,某南京老人做了第一个吃螃蟹,以房养老的人,最后也不得不将房子卖掉的惨淡结局,使得以房养老难以进行的阻力不断上升。
同时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它也面临着房产价值大幅度波动的风险。保险公司做“以房养老”业务,是长期资产负债的匹配,精算基础是房产价格稳定或稳中有升,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走势、人均预期寿命等关键因素难以预测。对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来说,倒按揭与正按揭恰恰相反,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如果房价下跌,风险如何应对,这对保险公司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种种迹象显示,“以房养老”遇冷是受“房产留给子女”的传统观念、房子未来价值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要想进一步发展和推广“以房养老”,必须解决市场与事主双方的重重顾虑,找到顺应市场、顺应大众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