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能养老基地
来源:投资与合作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6-12 10:50:39
——专访北京康瀛国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薛琼女士
本刊记者 屈菲菲
“未富先老”被越来越频繁地提及,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老龄化,遑论将会对社会创新和大众创业带来负面影响,单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便是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绝大部分的老年人都要在家里养老。对于居家养老而言,中国除了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外,其他方面的支持政策几乎是空白。近年来,居家养老企业的发展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如火如荼地开启了。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康瀛国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薛琼女士。·
独具慧眼
康瀛公馆,也就是康瀛国际温泉养生公馆,早在多年前,它的运行主体北京康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便已经有了先觉的养老地产意识。10年前,它在北京最宜居的怀柔区拿到了108亩地。在具体规划用地时,股东们凭借着20多年的投资实体经济的经验,看准养老地产未来一定是一片“蓝海”。薛琼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当时团队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得到的一组数据令他们既震惊又欣喜。那就是在2016年时,中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3亿~2.6亿,这一数据在2016年到来时已经得到证实。但这些老人与以往相比,又有着新的特点。首先,他们大都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这一时期正是新中国成立的时期,他们陪伴着新中国度过了各种困苦;其次,这代人是国家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者、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者;最后,这代人有知识、有文化,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她说:“新时代的养老,必然将从这代人身上开始,无论是基于社会责任,还是市场研判,团队决定进行养老项目的规划。当时团队敢为人先‘吃螃蟹’,也是因为相信有着良好社会效益的项目,一定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自2006年,瀛公馆团队开始投入养老服务实施项目。至今10余年间,在遭遇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北京市规划布局变化、土地平整与拆迁种种困难后,在怀柔区政府的引导下,瀛公馆项目建设有了实质性突破。瀛公馆项目于2012年10月正式奠基,经过3年的不断推进,完成了体验中心的建设工作,预计在2017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今,瀛公馆部分养老公寓已经封顶,配套的老年病康复医院、活动中心也正在规划审批中。薛琼表示:瀛公馆团队和政府都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它一定会是我国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的一个典型,这对瀛公馆来讲也是一种荣耀。
医养结合
瀛公馆项目引入了国际领先的现代养老理念,再结合国内中老年人群的实际养老需求,首创“医养结合·智能社区·专业机构”三位一体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不但将“医养结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又真正落到实处,为我国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和解决“医养结合”难题,走出了一条新路。薛琼表示:“医养结合”通俗地说,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为老人持续提供服务,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这是一种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一直以来都相互独立、自成系统,彼此之间缺乏融合。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此外,老年慢性病康复时间长,往往是治疗结束而护理、康复未结束。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为了以防万一,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尽管医养难以结合的问题长期存在,但由于医院缺乏合作动力,医保政策还不完善以及民政、卫生、医保各部门多头管理等原因,使得“医疗资源辐射养老机构”还远未实现实质性突破,这其中的专业性、资源的稀缺性及不可获取性,都严重困扰着养老事业的发展。据薛琼介绍,瀛公馆作为 “全国老龄委百家智能化养老实验(示范)基地”项目的全国首家实验基地,将建立建筑设施智能化系统、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健康管理智能化系统、生活服务智能化系统、照护服务智能化系统和文化娱乐智能化系统,为智能化养老树立示范样板。其中,完善的医疗健康保障是瀛公馆最大的特色之一,其通过健康体检、康复中心以及由各领域权威医疗专家组成的医疗专家顾问委员会,实现对会员从病前体检、病中救治到病后康复的全程健康保障。她说:“如果单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并且真正解决老年人最关心也最重要的疾病治疗与保健医疗问题,真正地实现‘医养结合’。”
居家养老
在采访中,薛琼进一步表示:在未来的5~20年,养老产业在中国将迎432016.5 投资与合作来十分确定的发展机会,这是毋庸置疑的。她还表示:通过对民营养老机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很好的机构养老运营模式,收费低的无法弥补房屋成本,收费高的服务成本很高,且人口支付能力较弱,高端养老院的入住率尚待考证。因此,居家养老或许是当前更优的养老模式。
在赢公馆的一间精装修公寓,记者看到针对老年人居住的便利性、安全性和特有的使用需求,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设计,具体包括:公共部分配备医用电梯;在楼梯起始处,扶手端部延长,以免发生危险;扶手的端部都向墙壁或下方弯曲,以防止老人被钩住衣袖而绊倒;户内空间如浴缸、马桶旁的位置安装防滑扶手;浴室内有扶手、紧急救助按钮、坐凳,能够应付各种突发情况;每个房间内部都有独立呼叫系统,薛琼表示:瀛公馆将全面实现对会员从病前体检、病中救治到病后康复的全程健康保障,真正做到“医养结合”,真正解决老年人最关心也最重要的疾病治疗与保健医疗问题,并满足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全方位构筑一个美丽、温馨的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健康亲情养老社区。这是瀛公馆的终极关怀,也是居家养老最理想的和谐状态,它最大效用地避免了社会养老机构的短板。如何才能让居家养老变得更为便捷甚至是无缝衔接?
对此瀛公馆提出的智能社区概念是一次新的举措。她说:“正因为智能化的引入,才使得居家养老更为可行。社区和家属能第一时间知晓老人的健康是否出现状况,没有断裂带,所以瀛公馆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可行性。”而除了保障健康外,瀛公馆打造的智能生活其实更是一种具有新内涵的生活方式。智能生活平台是依托云计算技术的存储,在家庭场景功能融合、增值服务挖掘的指导思想下,采用主流的互联网通信渠道,配合丰富的智能家居产品终端,构建享受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家庭生活中更舒适、更方便、更安全和更健康的具体场景,进而共同打造出具备共同智能生活理念的智能社区。智能生活的内在实质不仅体现在各种外形个性上,使用方便的智能家居产品,更主要的是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的三方服务精神和服务能力。智能家居产品企业的产品开发需要换位思考,要融合出真实的家庭应用新需求、新特点,要提供无处不在的及时、安全的云服务,要具备稳定的管道和数据分析能力,要具有各种特长服务以及服务到位、准确和负责的机构。
这三方要互通,只有互动才能真实,才能准确地体现启迪智能生活的全部内涵。智能生活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吃、穿、住、行等智能化,将电子科技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及娱乐中。 智能交通运输主要体现在城市交通枢纽的智能控制、物流的智能管理调度、数字化便民生活服务等方面。另外,薛琼说,更多的居家养老社区建立在独立出来的地段,区位优势不明显,虽然社区里面一应俱全,但是却像是一个“孤岛”,离城市甚远,这也是居家养老社区的一个通病,因为城市附近很难有大块的土地可以进行完整性的构建。而瀛公馆得天独厚,交通和绿化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瀛公馆的外环境得天独厚,周边环绕雁栖湖、红螺寺等著名景区,距北京城区30余公里,距怀柔城区中心2公里,可以说瀛公馆的区位优势一目了然。在老龄化一步步逼进时,一些民间资本正在不断地探索、追求,以完善我国的养老模式。未来的养老,其实并不那么令人惧怕,对此,我们可以期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