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产业应协调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来源:凤凰网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4-06-26 16:06:25
2013年可以说是中国养老产业的转折之年。在这一年中,政府明确养老可作为产业来发展。随后,各级政府部门密集出台了与养老相关的政策,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框架初步完成。在政策的引导下,各界力量开始关注或积极投身养老产业。
但是,养老产业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养老产业政策如何把握?项目如何定位?养老服务怎样进行?养老产业如何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这些都是摆在行业人士面前最现实,也是最棘手的难题。
在此背景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控人居集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4月18日,在清华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2014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与养老地产高端论坛”。
成海军:养老产业应理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成海军
从中国目前养老服务业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理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在养老服务业改革过程中,大家关注的是政府应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兜底线就是兜五保,包括低收入群体,低保对象等。但是现在政府最应该做的工作是考虑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调动市场资源,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组织则是参与角色。由政府主导,企业介入,社会组织出面利用网络化和信息化作为平台,志愿者参与,专业社会引领组成六维发展态势,促成区域范围内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王辉:政府需转变旧有养老服务观念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福利处处长 王辉
未来,中国的养老产业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在此背景下,政府首先要转变观念。第一,养老服务是一个产业,因为它能够拉动内需、投资,能成为整个战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部分,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我们需要制订更好的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引导老年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中国的养老服务刚刚处在转型期,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型。什么是旧体制?就是产业发展由政府统包统揽,由政府建养老院、补贴福利等。但这个体制在面对当前的两亿老年人时,不能满足老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政府必须从养老服务的直接供应方,转变成养老服务的购买方和监管方,更多地动员社会力量及市场力量,把产业做大。
孟晓苏:反向抵押保险让中产变富翁
汇力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孟晓苏
住房反向抵押保险有五方面的好处:首先,老年居民在其人生收入的低谷期开启“房产金库”,将积蓄在房产上的财富分期支用,从而达到有效补偿老年生活的目的,释放消费潜能。
其次,它可以有效解除老年人对生活没有保障的担心,促使其放心大胆地花钱消费,心情愉快延长生命,而且活多久保险公司就会供养多久。
第三,可以密切亲情关系,增加社会尊重。老年人最怕的是退休后到处要看人脸色,失去体面和尊严,参保后老人就能有持续稳定的收入,甚至还可以拿钱接济子女亲友,增加其受尊重的程度,密切亲情关系。
第四,可以保护弱势群体,有利于社会稳定。老年人相对而言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也只有房并缺钱的老人才更愿意抵押房产养老。这样就保证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安定,也就保障了社会稳定。
第五,实行遗产税后,可以依法避税。我国迟早会实行遗产税。但老人参保房屋的价值在老人生前已年复一年被领光,产权已逐步或一次过户到保险公司了。如果我国今后开征遗产税,这一险种当然可以为这套参保房产依法避税。
叶剑平:农村人口是未来养老地产的主要受众群体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主任叶剑平
通过市场功能满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养老问题是养老产业的基本定位。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人口的社保、养老政策不完善,同时农村后代无法在保证自己生活的情况下照顾父母,因此中国农村人口应成为未来养老地产的主要受众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