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95岁抗战老兵杨友富父子分隔72年重逢 全家四代人齐聚

来源:枫网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4-05-26 10:33:41

95岁抗战老兵杨友富父子分隔72年重逢 全家四代人齐聚

 

        近日,云南临沧边防支队勐捧边防派出所民警携手云南、四川的爱心网友、志愿者通过发起“微博寻亲”爱心接力活动,成功帮助辖区95岁抗战老兵杨友富,找到分离72年家住四川现年73岁的亲生儿子杨云清,一家四代40名家庭成员终于得以团聚,赢得了杨家和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杨友富,男,1918年8月出生,原国民革命军新33师97团老兵,祖籍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顺河乡龙兴村,1942年从军到中缅边境云南耿马边境一线同日军作战,抗战胜利后在镇康县勐捧镇半个山村定居至今。

        95岁抗战老兵杨友富父子 分隔72年终相见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刚刚喜得一子的杨友富,舍痛撇下不满1岁的儿子杨云清毅然报名参军,被选调加入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抗日前线。

        抗战胜利后,几经周折,杨友富最终选择在云南省镇康县勐捧镇定居下来,并生活至今。

        70多年来,杨友富一直挂念着亲人,由于历史及其他原因,他一直未回老家,但寻找亲人的行动却从未停止。

        5月初,一条“抗战老兵杨友富寻亲”的微博信息在四川、云南两地广大网友及志愿者的爱心接力下,5月14日凌晨两点,73岁的杨云清带领子孙从四川乐山赶到镇康,终于见到了分隔72载的95岁老父杨友富,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

        随后杨友富四川的14个子孙和云南的26个子孙相聚一堂,全家四代40口人相聚在一起,尽享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这一刻,整整等了72年的杨友富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抗战老兵杨友富寻亲 全家四代人齐聚

 

        爱心接力助老兵寻亲

        5月14日晚,勐捧边防派出所民警带着慰问品连夜赶到杨友富老人家里表示祝贺。

        原来,杨友富老人在镇康县勐捧镇生活至今,一直未向人提及当年的抗战经历。

        2014年3月,中国远征军后人及志愿者联谊会发起了一次寻找抗战老兵活动后,很快,四川乐山抗战远征军联络小组的志愿者们从镇康县勐捧边防派出所获悉,镇康县勐捧镇半个山村疑似有一名四川籍抗战老兵。

        志愿者找到杨友富老人,确认其为四川乐山籍赴缅抗战老兵,并根据老人提供其儿子左手中指残缺及其他特征信息,找到了杨云清老人,并证实其为杨友富失散72年的儿子。

 

杨友富说:“我不是英雄,受之有愧”

 

        “我不是英雄,受之有愧”

        回顾抗战经历,杨友富说:“我不是英雄,受之有愧”。

        1942年,杨友富随原国民革命军新33师97团来到中缅边境云南耿马边境一线作战。因当时是在军中担任通讯兵,虽是跟随作战部队行军打仗,却不是在一线作战,未能亲自上战场直面日本侵略者。

        1944年,在一次对日作战中,杨友富不幸负伤,在与部队失去联系后,他被迫留在镇康县休息疗养。抗战胜利后,已在镇康县勐捧镇暂住下来的杨友富,选择在当地居住下来。

        当边防派出所民警慰问他说“杨老英雄,你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是我们的先辈,是我们学习崇敬的榜样”时,老人连忙摆手:“我不是英雄,我没有打死过日本兵,受之有愧呀!”

        凭着仅存的少许记忆,70多年来,老人一直盼望能联系上四川乐山老家的亲人,弥补对父母应尽的孝道、对儿子的亏欠。早年,他曾回过一次四川乐山老家,因家人搬过家,未能找到家人。

        直到1976年,刚有了一些眉目后,因为某些缘故,杨友富彻底与家人失去联系。寻亲无果后,杨友富回到镇康,并在镇康县勐捧镇半个山村当地娶妻安家,过着平凡的务农生活。

        2013年11月,云南省镇康县接到通知,要求统计辖区曾经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勐捧边防派出所民警在下乡走访时了解到,辖区半个山村有一名原籍四川,现年95岁的老人曾经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战。

         当人们知道杨友富老人的事迹后,纷纷表示,即使在部队的后勤保障岗位,也同样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应当受到国家的肯定和后人的崇敬。(作者:杨之辉)

 

标签:

Copyright © 湖北养老服务信息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6114  用户登录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