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健康过冬
来源:连云港日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1-08 14:18:14
□杨光礼
对老年人来说,冬季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季节。天气寒冷、气候干燥,给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稍不注意便会引起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
安全、健康过冬是老年人保健的一门学问。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专家提醒,老年人在冬季尤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呼吸道、心脑血管,也不要忽视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呼吸系统是最受威胁的部位
“每到冬季,医院接诊的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会有明显增加。”呼吸内科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冷空气来临最容易患感冒,呼吸道疾病患者在骤然降温后会增加20%~30%左右。这其中,一部分是原本就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
专家解释说,冷空气一来,呼吸系统是首当其冲的受威胁部位。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咳嗽能力降低,气道分泌物排泄不彻底,肺部易产生炎症性感染。老年人消化功能降低,吞咽功能减退、食道反流现象常出现,也增加了吸入性肺部感染的机会。此外,老年人大多有呼吸道疾病患病基础,在寒冷的环境中,往往容易旧病复发。
呼吸道疾病不仅是老年人最易发生的原发病,也是老年人其他急、慢性病发病过程中最常见的继发病。因此,冬季对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十分必要。
对策:从保暖做起,开窗通气
专家指出,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要从保暖做起,随着气温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同时为了防止流感,平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户外活动,多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老年人怕冷,就会在室内开热空调,闭门不出。其实,室内空调不应一直开。因为开空调时必须紧闭门窗,时间长了会导致室内缺氧,细菌、病毒也会趁机大量积累,因此,空调每次开2个小时左右就应该停一会,并开窗通气。同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人在骤冷骤热的环境下,容易伤风感冒,最好保持室内比室外高8摄氏度。
心脑血管这个季节最脆弱
“冬季寒冷,使得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就像埋下了一颗‘炸弹’。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保养。”心血管专家提醒。
天气转冷,血管容易收缩,血压容易上升,体内血液黏稠度增加,一些与心脑血管相关的疾病问题发生的机率增加。尤其是原本已经有脑血管硬化的老年病人,可能会增加脑中风的可能。大幅度的降温,会导致人体血管骤然收缩或舒张,造成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增加,脑溢血和心肌梗塞发作的风险也就增加。另外,冬季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稠度也会增加,这一切都会造成心脑血管负担过重。
对策:避免迎风急走,起床切忌太急
专家表示,高血压患者最忌骤冷骤热,尤其是冷空气来临时要特别注意保暖。大风降温时,要避免迎风急走。
很多老年人习惯早锻炼,对此,专家建议,老人早锻炼不要过早,一般在8点后出门锻炼比较合适。
另外,上了年纪的人起床不要太突然。由于老年人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耐受性不如年轻人好,如果突然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身体受到冷刺激时,血液循环会加快,导致血压明显升高,容易出现意外。冬天早晨起床前,最好在床上闭目养神数分钟,等头脑完全清醒,预适应后再缓慢起来。
应适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七八成饱,粗细粮搭配,少食油腻、脂肪、糖类食物。
冬季也是糖尿病人要过的一道坎
气温的降低会刺激交感神经,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这会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波动。另外,进入冬季,一般人的食欲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进食过量,吃得多,血糖自然会升高。
内分泌科专家说,在冬季,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足,由于血管闭塞,血液营养输送不到足部,再加上很多人喜欢用热水袋等暖手脚,可能造成足部破损,伤口经久不愈。一旦治疗不当很容易出现感染致使病情恶化。
对策:每天检查双脚,别用热水烫脚
天气变冷时,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待在家中。如果要外出,要穿上保暖鞋、要戴上帽子和手套,注意全面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患有糖尿病足的病人,特别要注意日常足部的检查和保养,以安然过冬。
如何才能让双脚安然过冬?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穿合适的鞋袜。穿着不舒适,很容易挤压脚趾,硌伤脚底,磨损皮肤,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发病是由于鞋袜问题引起的。
老年人泡脚水温别太高。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但记得一定不能用太热的水烫脚,因为相当一部分患者足温度感觉减弱或丧失,很容易被热水烫伤。这样一方面容易造成损伤,一方面容易加重病情。
还要养成每天检查双脚的习惯。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皮肤感觉障碍,因此千万不要凭自我感觉,每天必须仔细检查足部,学会正确观察双脚是否健康。如足部皮肤出现红肿、糜烂必须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避免冻伤。冬季老年糖尿病友的双脚比较凉,白天在家可穿厚软的家居鞋,夜里脚冷可用多层袜套保暖,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血液和营养供应。
专家提醒,如果经常感觉到下肢麻木、刺痛、脚底下有踩棉花感,或出现足部发凉、皮肤发暗、色素沉着、下肢行走间歇性疼痛、夜间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