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焦:中医药在医养结合中的特殊角色
来源:新华网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6-21 16:44:40
图为张雪亮接受新华养老采访
近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中联)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这也标志着中医药在探索医养结合之路更进一步。新华养老专访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部分专家学者,力图解读中医药在医养结合中的角色定位与特殊作用。
数字显示,2010年,我国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70%,而这些疾病大多是可以通过干预避免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博物馆副馆长、中医养生专业博导、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会长张雪亮在接受新华养老的采访时说,很多慢性病是不能彻底治愈的,三分治七分养,是中医的智慧。“建立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就是要重视中医中药和养老的结合,走上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之路”。
图为关雪峰
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附属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关雪峰看来,医养结合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产业。关雪峰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障有了更高的需求。目前,国家出台多部政策支持医养结合,在政策的支持下,社会资金在不断涌入。随着发展,自然而然要出现医养结合。”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期。老有所养已经成为一个紧迫而现实的社会问题。“好多老人到了医保报销的阶段,因为医保报销机构住不下,在家里或者社会机构又享受不到医保的优惠政策”。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鲍勇认为,养老机构与医疗服务之间的断层,是医养结合出现的必然性。如何组合医疗资源和社会养老资源,让老年人在养老的同时,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不仅是当今社会养老的重要课题,更是政府与社会需要共同探讨、联合实施的关键问题。
图为鲍勇
在鲍勇对医养结合长期的研究中,顶层设计是不容忽视、必不可缺的一环。“从制度到经费,人才,包括流程等方面要有一个规范,在顶层去引导这个行业的发展。”
如何培养为老人医养结合服务的人才?也是医养结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关雪峰建立了从硬件到软件,从政策到细节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理念。“我们在医院里,提“四明”观。第一,明学理。因为我们不仅是医生还是老师,同时也是学生,要学明白,给学生要讲明白;第二,明医理,给患者讲明白;第三,明情理,跟患者多沟通;第四,明真理,让患者明白真正的道理。”
关雪峰说,“在学校和医院推行这样的理念,让为老服务的人才不仅在技术上过硬,更要在个人素质上过硬,才能满足医养结合对人才的需求。”
图为陈玉琢接受新华养老采访
如何联系政府,社会,个人,使三方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医养结合?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养老委员会会长、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天福基金副主任、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民万家(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陈玉琢有自己的思考。
“委员会成立后,首先,我们会启动对中医对养老的研究。梳理中医方面的医养结合要怎么做?哪些是更好的选择,哪些是百姓最需要的?第二,推动建立医养结合与中医相关的标准;第三,我们如何让中医药进社区,为老人切实有效的服务。第四,探索中医机构如何从机构养老层面来为老人进行服务。”
据陈玉琢介绍,世界中医联合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会员来自世界各地,在各国从事中医行业。“这些我们都可以互相汲取经验,共享中医成果。”陈玉琢希望,在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后,能推动和引导中国中医药养老更往前一步,探索出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之路,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中医药带来的丰硕成果。(佀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