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在养老行业治疗的设计探讨
来源:杨德苑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5-12 22:48:37
前言
由于医学日益发达,老人普遍长寿,加上人口不断增长,人类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难缠的疾病,失智症于是成为了主要病因之一,许多家庭因自主照顾上不堪负荷,而转往求救护理型养老机构,例如日间照料中心等寻求协助。为了失智症老人能持续有尊严的生活,机构中设计许多活动,让他们训练剩余的功能,希望能够减缓衰退,并期盼能恢复某些能力。
但是针对失智老人而言,因为认知部分功能渐渐丧失,想透过锻炼使独力完成活动,这将是极大的挑战。加上许多家属过高的期盼,将使照料中心面临更多的困难,因此对这类活动的举办都采消极的态度,致使许多在照料中心中的老人生活越来越封闭,渐渐不知哪些事情是有意义的,也很少参加社交活动,逐渐将自己孤立起来。
在日间照料中心中,提供的许多失智症治疗方案中,园艺治疗是一个越来越受到推崇的活动,它也确实比起其他的活动方案更能够引起老人主动参与的动力,同时赋予参与者生活的尊严与意义。但是针对实施园艺治疗的设计,几乎没有针对性的专业研究,当然也少有专业道具的使用介绍。因此针对这些方面,有必要进行探讨与研究。
园艺治疗理论基础
在人类与植物的交互过程中,古埃及的文献就曾记载医师鼓励老人在庭园中散步以减轻病痛的纪录。这过程所产生的生理历程,对一些生活在某种压力下的人们同样具有治疗、恢復的功能。在国外,园艺治疗已经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并有专门的学校培训治疗师。对于失智症的护理与治疗,有些学者更认为,应该把园艺治疗作为常态的活动方案来推广。
园艺及相关活动是最常见的老人户外休闲活动设计。利用园艺种植花卉,水果,蔬菜,树木,产生个人和小区文明的丰富感以及健康的思想,在增进情感交流的发展中,同时也能够促进身心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休闲活动选择。
园艺治疗是利用人与植物之间的亲密关系,来协助获得治疗与康复效果。园艺治疗并非新兴的专业,而是一个实务科学。它是一种补救过程,利用植物以及园艺活动来改善人的身心健康。园艺治疗的应用方面很广,特别是针对于心灵层面的疗愈,是一种转移作用,让老人勇于面对并接受来自于生命的挑战,重拾面对未来的信心。园艺治疗多为团体活动,同时具有智識、社会、情感、生理及个人认知、交际等可广泛应用于老人在精神上、行为问题上等方面。
园艺治疗对失智症的效益
园艺治疗利用亲近植物,接近大自然的方式,达到改善不良的生活行为、生理的康复与心理的疗愈目的,让身心障碍恢復到未发病前,甚至比病前更好的状态。与植物接触能发现对于环境的惊奇和赞赏,同时产生兴奋的感觉。接触植物的触觉,听觉,味觉,嗅觉或视觉的五感刺激,可以触发个人的记忆以及回忆,激发老人的思考,导引出观察外在环境的觉察力,并回顾自己,进而涌现幸福的感觉。植物生长与成熟的过程中,提供许多相关的园艺活动,能够刺激思考,劳动身体,并且提供了机会去观察充满生命的大自然,提升正向情绪。
园艺植物需要经过老人悉心的照顾,才能获得美丽花朵。植物的生命历程,就好像人類的一生,经过种子发芽的幼年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最后结种子死亡。在照顾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维持生命的韵律,并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而对于花开与果实成熟的等待,能产生一种期待。于是植物成长的成功经验可鼓勵老人自我康復,激立起自我的正向情绪。
日本学者川岛隆太教授发现,有目的的使用指尖,精确的运作,精巧的控制,将能够充分刺激大脑前额叶皮质的运作。例如做菜的时候,雕刻水果的造形雕花,比单纯以水果刀切水果切片,更能刺激大脑。曾做过一个试验,让一个猴子用手指触碰盘子的实验,有一个旋转的圆盘,猴子必须用适中的力气去碰触,如果达到要求的力度十秒钟,就会有奖赏,一段时间后发现,大脑皮质掌管手指的区域变大了。因此得知,园艺治疗能够让失智症老人在无压力的情况下,藉由园艺活动,达到康复与训练身体机能的功效,进而达到训练大脑的目的。园艺活动对身体的具体效益表现在:
1、照顾植物能够提供必需的运动,如除草、翻土,培养耐力、手眼协调力和体力。
2、园艺工作可以设计来发展动作技巧和精细的手眼协调。
3、透过各式各样的工作和计划,老人身体的功能可以获得改善或维持。
在大脑的其中一个部位「海马回」中,有一种神经干细胞可以一直不断更新生长。研究者将一批年老的老鼠放置在丰富环境刺激的环境中,发现身处变化环境中,可以促进大脑中的「海马回」持续增长新的细胞。同时,发现专注学习并接触新的事物,可以延长脑细胞的寿命。在园艺治疗时,同时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的检查,显示在大脑的运动区,辅助运动区的感觉区,视觉区,中颞叶脑回等区域,会在老人进行园艺活动的时候受到刺激。由此推测,视觉与各种感官的刺激,可能对于园艺治疗的成效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重要发现与理解
园艺中有许多的元素,如香花、香草、流水声,都可以刺激用户的五感,显示出园艺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发现园艺治疗比较适合轻度与中度失智症对象。因为此類对象还是有基本的认知能力与操作能力。针对自理程度高的失智老人,身体机能几乎正常,但是动作比较慢,因此时间可以拉长到三个小时,上课内容可以困难一些,他们会很有成就感;但是自理程度低的失智老人,他们有时无法自己上厕所,坐不久,因此时间要缩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可以结束了,上课内容也要简单一些。
根据经验,有些课程中,需要在课堂上准备材料半小时以上,这时可顺便给他们上厕所时间,上课课程一小时,讨论与分享后再半小时。让失智老人看到准备材料的过程,也应该是课程之一。同时注意不同能力的失智程度老人应该要分开,不应混在一起活动。因此,在实施园艺治疗课程之前,需要筛选出真正需要的老人参加,因此很少有连续参加的情况发生。
针对失智老人实施治疗,目的在于保留他们原有的功能,而不是创造新的功能,不要让老人以前常做的动作,现在没有机会做了。同时,要让他们有选择权,有机会做主,作品不要每个人都一样,表现出他想要表现的东西。每一位治疗师在上课前,也都应该问他们喜欢种什么样的花。要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园地,就算很小也没有关系。尽量希望他们能够晒到太阳,除了调节生理时钟以外,可以轻减忧郁症的发生机率。
在治疗活动的过程中,希望能够藉由分工合作,传递工具与材料,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大家在热络的氛围中,让原本孤僻的老人能够有机会走进团体当中;这样比起各自完成一个盆栽,大家围在高台或花圃旁边共同完成栽种的任务,更能达到社交的目的。在进行过程中,可以帮老人拍照,在最后播放影片给他们看,甚至安排做成像册或毕业纪念册的手工艺课程,达到帮助老人回忆的目的。而且老人种植的盆栽,一定要帮他们展示出来,并且插上名牌,写上自己与花草的名字,经常请家人或友人过来参观,这是让老人有成就感,以及作为恢復记忆与认知的重要手段。
让老人的五感得到体验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刺激能够引起他们以前的回忆,让他们想起过往,可以给他们闻熟悉的植物香味,给于情境的联想;失智老人都在慢慢退化中,透过植物的生命轮回,可以让自己慢慢坦然面对疾病。当开始转移注意力到植物上面时,失落感与落寞孤独的感觉会渐渐消失,可以提升正面情绪。在动手操作园艺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康复行为,因为老化使得大部分老人都很不喜欢活动。园艺治疗是一个过程与引发的媒介,不管如何,积极度都是其次,首先开心是最重要。
最后要谨记园艺治疗与园艺活动最大的不同在于,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定不同的目标,并且要拥有前测与后测的数据,来比对成效。同时治疗师必须不断地观察老人与植物之间的互动,以及内心世界的反应。
如何考虑设计
失智老人在园艺治疗活动中会出现许多因为失智退化的生理、心理等特征,如何考虑这些因素并找出合适的设计方案,使得治疗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得到预期效果。
1、生理退化现象设计考虑
失智老人只记得过去但常忘记刚发生的事情,在动作上的连续性也会出现问题,时常做到一半忘了应该走的程序,因此可以利用图卡作为帮助记忆的道具。另外老人的膝盖退化,腰部无法常弯曲,因此需要把花台架高。有些老人可能中风过,只剩一只手可以动,或者是眼睛模糊看不清楚,操作时东西容易滑掉或因为对不准而打翻,还有老人的身高差距很大,轮椅的高度差距也很大,造成了桌面的高度难以找到共同的高度等等。
经验发现,有些老人同时得到帕金森症,手部会颤抖,而且无力,在操作上非常缓慢不便。有些失智老人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治疗师所教的东西难以理解,有的时候甚至会上课到一半睡着,这些都需要特别理解与留意。
2、心理现象设计考虑
让失智老人不藉由他人帮忙,独力完成作品是非常困难的事。但是至少可以设计藉助一些道具来尽量协助完成作品,帮助老人完成任务,使不要产生「没办法」的挫折心理,进而产生抗拒。但是如果道具不好使用,也会造成焦虑,降低操作意愿。目前园艺治疗的道具大部分都是现成的工具,有的时候干脆直接双手万能,徒手下去做,或者大家帮忙,来克服各种困难。但是有些老人手部的力气很小,因此工具考虑要轻,必要时可以固定到手臂,加强施力,要注意不能限制到手腕的灵活性。颜色应该要尽量鲜艳,握柄要符合人体工程。
因为人肢体动作发展有他的顺序性,由肩膀旋转挥动,到手肘,手腕,再到抓握,最后到手指的拿捏,因此单纯抓握的动作比较简单,并且大一点的手把比较好握。因为肌群的关系,手推出去的力量比拉回来小。握把的部分可以做防滑处理。器具在手延伸出去一倍以内的距离较好握。两手协调比较困难,必要时另一边可以加以固定以及对位。也可以增加工具的趣味性,有好玩的感觉。
植物种植成功与否也关系到失智老人的成就感。考虑植物能否顺利生长的三个要素为阳光、空气、水。因此,种植的时候,最好能够配合季节来选择植物,选择在治疗活动的阶段内,就能够得到收成的植物,也可以根据不同目标的设立,选择要收成在植物的哪一个阶段,例如可以只单纯种到发芽。因为成功的种植治愈效果,绝对比种失败来的好,选择好种、成功率高的植物非常重要。但是还是有可能会失败,于是便要事先说明生命无常的道理,理解只要认真种植,就算种失败也会是一种学习。
挑选的植物要无毒、无臭、无刺,才不会招蜂引蝶。基本上,花草类会买花苗来移植,而蔬菜类则会选择用种子播种,水果类要排除,因为生长周期太长。需要阳光的植物,最好在每天有日照六个小时的地方种植。至于浇水,植物被浇死的情况比干死的多,因此可以购买定时器提醒浇水时间,不过需注意每种植物每个时段的浇水间隔都不同,因此自动浇水的设备不一定是好的选择。
3、生活康复与工具设计考虑
有时设计涉及到老人本身的程度,动机,复原的目标,康复的需求。康复的设计需分三层去设计:第一层,评定身体的结构与功能。第二层,辅具能否补足现实表现与能力间的落差。第三层,社会参与度。康复要有目的性,要训练有意义,在日常生活用得到的动作。而园艺活动每一个动作都有不一样的意义,甚至徒手也是一种训练,像抓豆子。针对于失智老人,他们非常容易放弃,因此活动一刚开始,可以先设定最低标准,先让他们有动机,再来进阶变难。以抓豆子来说,可以先从抓红豆开始,慢慢增加难度,然后进阶成为花生。
工具设计
1、浇水器具
因为浇水是每天会用到的工具,因此常拿来当作康复的项目。利用宝特瓶瓶盖钻洞改造成洒水器,水向下挤可以达到训练手指的功效,因为是向下挤,可以预防喷到别人,但是如果是浇水的出水量太大,可能会把植物幼苗给弄坏。如果是喷水,按压的把手最好可以调松紧。如果有水龙头在附近,可以用接水管的方式,免掉提水壶太重的麻烦。
2、铲土器具
铲子把柄太长、尖端太尖都不好控制,这种铲子并不好用,因此建议使用洗发精瓶子切成铲子。有一种国外的铲子,加了一个可以套在手臂上的环,可以方便使力。在握把处有加防滑的铲子,上面缝上魔鬼沾,可以黏紧手套不会掉。握把部分套上了水管的小铲子,也非常好握。将土由大盆子装到花盆中是最常有的动作,要注意铲子不可大过于花盆,装土时时很容易洒出来。
3、花盆
目前最常用的是三寸盆或四吋盆,可以方便移动、携带与操作。可以靠着一个推车,将盆栽搬到桌上坐着修剪,再搬回去,如果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装设一个移动式小台子,方便花盆移动。另外碰到花盆较大,摆在桌上就会显得太高,操作起来手会很酸,考虑摆到椅子上来操作。有的时候,老人身体比较差,眼睛看不清楚,时常会打翻东西,有些东西太轻了,就会在桌面上滑来滑去,接着就掉到地上了,应该在底下加上防滑垫或作些颜色标示或加上一个纸盒子固定盆栽。
4、架高花床
因为一般教室室多用途使用,高台要具备容易收拾,不容易弄脏的特性,且在室内高台种完的植物,需要推到户外培养,必须配有轮子才可移动,具备机动性。有些机构需要利用电梯运送的话,注意高台尺寸电梯是否进得去。还要考虑装土并浇水,因此承重的问题要特别注意,还有漏水的问题。高度方面,要特别注意土的深度,土的表面高度最好与一般桌面等高,底下轮椅的把手要能进的去。花台的四个角与边缘最好呈现圆角避免磕碰。材质以有机的木头为佳。
常遇问题与分析
1、阳光不足:有些日间照料中心的位置不佳,日照不足,花跟蔬菜都不好成长,与其硬种让他们得到不好的成绩,倒不如多加入一些室内工艺類的课程。
2、嫌虫嫌脏:有些老人有洁癖,嫌土脏,极度排斥上课;怕虫,一株菜有一只菜虫,整盆就要丢掉;天气好时不肯出去,因为怕蚊虫。
3、老人身体虚弱:一般他们只会在春天与秋天举办户外种植课程,因为冬天太冷会感冒,夏天太热会中暑,下雨天也不能出来,限制很多。
4、材料准备繁杂:园艺治疗需要的植物量少多样,如果直接请单一经销商代订非常贵,但是一般治疗师并没有自己的种植的花园,需要四处奔波,非常辛苦。
5、经费问题:几位园艺治疗师表示,一般他们的材料费以一人20元一次为基础,需要的工具都是由专人管理,并统一拨款订购或订制,自由度不高。如果没有打算长期进行园艺治疗,像架高花台这一類的大型器具很贵,很难订制。
6、持续照顾困难:治疗师上完活动离开后,因为之间植物的照顾,都需要靠社工维护,但是这是额外的工作,因此除非对花草有兴趣,不然很难持续这一项工作,而且社工本身不是专家,这种持续照顾非常不容易。
小 结
经过以上的探讨,园艺治疗的设计可以得到以下的共识。
1、给园艺治疗专用的花台苗圃有非常迫切的需求。缺少这种大型花台,就只能做小盆栽之类的治疗活动。
2、研发出来的产品,应该探讨如何降低花圃的维护人力成本,以及安装成本,甚至让园艺治疗师们可以自己准备材料。因为拥有自己的花圃,所以可以让老人们玩很多种东西。
3、因为园艺治疗的初衷,就是要让老人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亲自去照顾植物。因此需要降低照顾花草的困难度,降低维护花草的生长的专业知识。
4、应该解决花圃在空间上、光照不足与整洁方面等问题,让可以选择的植物不再受到限制。
5、产品同时必须符合失智老人身体机能,解决无法弯腰、蹲下等种种限制,这些影响到失智老人操作的意愿。应该要能够让失智老人每个人拥有自己的一块小园地,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意,种自己想种的植物,布置自己记忆中的景色。这样可以让老人获得成就感,并达到增进认知与记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