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 经验交流

骨折老人的康复护理

来源:《社会福利》2016第1期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3-16 08:12:23

作者: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孟令君 屠其雷

“能帮助肢体障碍的老年人进行功能训练"是养老护理员国家执业标准中对高级执业资格的技能要求。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不仅需要生活护理方面的照料,更需要康复方面的专业指导。护理人员需要为老人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以维护老人身体机能及延缓其身体功能的衰老速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钙质流失越来越严重,骨质疏松易出现骨折成为常见老年病之一。据调查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最容易发生骨折,并且有80%的骨折是在家中发生。在居家养老中最易发生跌倒的地方就是洗手间与浴室,常常因为地面湿滑而导致老人跌倒。老人一旦骨折其康复期往往比年轻人慢得多,不仅本人会受到身体与精神双重痛苦,而且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骨折后更需要护理员及时介人,帮助老人减轻痛苦,进行有效治疗减轻家庭负担。

事件描述

张爷爷性格开朗,热爱文体活动。没骨折前常常邀请其他伙伴一起打太极、下象棋。不幸的是老人去年冬季因为天气寒冷不愿外出洗澡,自己在家洗时不小心滑倒,被发现后由子女送往医院就诊,经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在医院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转到家中进行疗养。由于缺乏护理知识,家人的照护常惹老人生气,由此老人的子女也不大愿意照顾张爷爷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人的子女听说有居家康复护理服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相关人员,由此小刘成为了张爷爷的护理员。近一年时间,张爷爷由于没有进行及时的康复锻炼,导致完全卧床,受伤的右侧下肢活动能力受限,左侧下肢体活动减少变得不灵活,整体下肢肌力下降并引发了胸7至胸10后背皮肤0·3cm×0·3cm压疮。看到如此情景,小刘询问原因,家属回答说:“我爸回家后不能移动,腿部常常疼痛发出呜咽的声音,显得有些聒噪。为了不影响彼此生活就把他安排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房间。放上一台电视,让他平时躺在床上,无聊时看看电视节目用来解闷。我们也会定时到房间查看老人是否需要帮助,比如大小便。如果没有就会出去,顺便关上房门。张爷爷儿子媳妇的这种做法使老人感到孤独无助、内心压抑,逐渐变得不愿意去交流沟通。还好小刘来了,自此以后张爷爷有了说话的人。小刘进行居家服务时,每次都给张爷爷测量血压、体温、脉搏,进行生命体征测量,并做好各项指标的记录工作;询问、查看老人的测量记录;如果发现监测指标异常就及时处理;对老人及陪伴家属也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重要性的宣传教育。通过监测张爷爷的生命体征,判断其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康复训练,保证了训练的科学性。

小刘不仅用专业康复知识为老人进行治疗,同时还注重老人的心理健康,通过谈话鼓励老人继续生活下去,战胜疾病,配合锻炼,使身体状况得到逐步改善。张爷爷不禁感慨:“幸好遇见了你,又让我有了活下去的想法。"张爷爷的子女也多次向小刘表示感谢。

事例分析

护理人员要根据计划对老人进行康复护理

小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医学的角度,对张爷爷的病情进行了分析,为张爷爷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康复训练指导计划并认真实施,取得了很好的康复效果。对老人的四肢进行放松按摩很重要。包括: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训练;肘关节曲、背伸,尺偏、桡偏训练;髋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训练;膝关节屈伸训练;踝关节背曲、背伸,足内翻、外翻训练。在小刘的科学训练下,张爷爷在生命体征平稳时,老人的肢体功能不断增强,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要帮助老人增强信心

小刘能够根据老人的情况对其进行安抚并加强沟通,不断鼓励老人,增强老人对康复功能锻炼的信心,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战胜自我的信心,达到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目的。护理人员在对老年人进行康复护理中,要加强保健知识的宣传,使老年人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认识不良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维护良好生命质量的重要性。鼓励和支持老年人根据身体情况,积极参与锻炼,在护理员的指导下认真进行机体功能康复训练,并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Copyright © 湖北养老服务信息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15021200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编:430073 电话:027-88386114  用户登录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