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关于养老,代表委员发出了哪些好声音?
来源:民政部官方微信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3-09 10:24:10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及“养老服务”成为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几天来,代表委员们就这一话题都提出了哪些好的意见建议?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大力发展“时光储蓄”等社区互助性养老
李玉环代表(左二)、刘清莲代表(左一)、张素荣代表(右二)和包瑞玲代表认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近年取得较大进展,以政府和单位为主导的制度构建发展较快,“时光储蓄”等社区互助性养老等还有发展空间。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应该汇集各方面资源,推动政府、单位、社会各层次养老体系协调发展。
民政部门积极引导,按照不同需求开展养老院建设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公办养老院人满为患的同时,民办养老院却遭遇“住不满”的窘境。全国人大代表、宁波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建议:要避免养老院“公热民冷”的现象,关键还是要错位发展,养老需求的层次结构不一样,民政部门应该积极引导,按照不同层次需求来开展养老院建设,满足养老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把村医请进养老院
全国政协委员、邯郸市肥乡县卜寨村村委会主任刘卫昌建议:整合民政、卫生计生、社保等部门的资源,让农村卫生室参与到养老院日常基本医疗服务之中,政府投入补助性资金,让每位农村老人享受到既稳定又安全的就医养老服务。同时,整合各部门的相应资金,如卫生计生部门的预防保健经费、医保费用中用于支付老年人医疗项目的经费,以及民政部门用于养老院的补贴等,形成统一的支付体系,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给予整体的资金扶持。
建议推进“医养居”融合老龄化服务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残联副理事长、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表示,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成为化解老年群体护理难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医养居”融合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主体参与不足等。对此,他建议:一要增强环保意识,提供食疗药膳、自然顺势的科学生活方式。二要加强医保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医保报销的制度门槛,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要列入医保定点范围。三要推进医疗和养老机构“联姻”。四要整合各方资源兴办医养融合服务机构。五要注重医养融合方面的人才培养。
做好“十三五”时期我国城乡养老机构规划布局
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养老机构布局缺乏政策依据的现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丁常云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关于我国城乡养老机构规划布局工作”的规章,从制度层面上确保我国养老机构的规划布局有法可依。建议由各地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根据“十三五”规划要求,就“养老机构规划布局问题”进行专项调研,规划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积极配合工作。通过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确保养老机构规划布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集养老、医疗、康复、社会活动于一体,实现医护养一体
全国人大代表、燕达集团董事长李怀表示,养老与医疗的结合,不是先有养老机构,再建家医院,医养就结合了。要实现两者的结合,养老机构本身就要设置医护团队,以解决养老者的基本需求,在出现重大疾病时,能够全面对接医院,全程负责。要真正解决医养结合问题,在养老机构当中,就要设置医护团队,融入到养老工作中,解决养老者的基本需求,在出现重大疾病时,能够全面对接医院,全程负责。医养两者是互补的,医院发展得好,可以带动养老发展,养老发展同时带动医院发展。
(本文根据人民日报、半月谈网、光明日报、中国经济网等媒体有关报道整理。)